台灣紡織業的未來
今年第14屆台灣紡織展(TITAS)的第二天,日本纖維新聞(TheS en-i News)的記者循例到攤位訪問,並對台灣參展廠商的年年減少提出疑問?我告訴他,日本每年在東京舉辦的Japantex也一樣每年衰減人潮,這都是由於大陸及鄰近國家服裝紡織業已漸漸取代日本及台灣的關係,日本走過的路就是台灣現在正在走的一樣,簡單的說「日本的今天就是台灣的明天」。
因為一般的流行服飾品只重視外觀變化及價格,品牌每年都要砍價才下單,否則採購人員就必須走路,而台灣的成本已不能再降,所以只好轉向機能性及環保為訴求的紡織產品,並且應用在產業及傢飾範圍較多。綜觀這次各公司或法人展出的產品多以環保節能、減碳、減排、回收或創新機能的產品為主,不像以往的花式變化、剪裁新穎為訴求,以往國內社會各階層皆把紡織列入傳統的夕陽產業,但與多方面專家交換意見後卻都不這樣認為。
所謂科技產業是要把近期的各種技術或設備用到產品中,來使產品更多功能性、成本更低、交期更快或提昇品質就是科技。使用傳統的方式生產或經營的就是傳統企業,像收音機、個人電腦都要靠人工裝配,早都外移出去了,所以電子業是科技產業嗎?衣服、車輛人人都要穿、要開,如果仍生產以前的產品或用傳統的方式生產,一定沒有競爭力,最後會被淘汰。
如果使用ERP接單生產、全自動化製程、產品的機能日新月異,別的國家或企業無法競爭取代就是科技產業,所以我們應該定義的是傳統的企業或科技的企業,而不是以產業別去分;像台灣因幅員的關係,所以紡織業都是以化學纖維為主,與天然纖維的棉毛絲產量約10與 1之比,而化學纖維又都是石化工業下游的高分子聚合物,台灣在這方面的產能及產量都是名列世界前三名內,所以高分子產業是台灣目前紡織業的代名詞。我們必須要循著歐、美、日等先進國在高分子的範疇內深入開拓創新。
像我們最近展出的抗紫外線、防水透濕、抗菌防霉、清涼節能、阻燃遮光等紡織品就是運用新的配方調整的複合纖維,除了保特瓶回收再抽纖維製成衣物外,廢棄的化纖衣物又回收來做塑膠製品或塑木( WPC),這都是高分子才有辦法去突破的,天然的棉毛、蠶絲是做不到的,但令人悵然的是財政部國稅局的官員,最近或許是因稅收短缺的關係,將這方面的研發經費都從公司的研發投資抵稅金額中剔除掉,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紡織業沒有研發,只有流行變化,那不算!」,如此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是很嚴重的錯誤觀念。
站在業者的立場,歐、美、日先進國的前例可循,台灣紡織化纖業必走的一條路只有研發創新、突破困境、上下游整合、共創商機,以往靠量多價廉、削價競爭的策略已不適用於今日的台灣了。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