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業結構調整無法避免~☆~
l 全球價值鏈係指在全世界爲實現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值而連接生産、銷售至回收處理等全部過程的跨國界與跨企業組織,包括所有參與生産銷售活動的組織及其價值、利潤的分配。全球價值鏈涉及産品或服務的整個流程:設計、開發、生産製造、管理、銷售、消費、售後服務以及最終回收利用等。産業轉移即正是全球價值鏈各種增值活動發生變動的過程。隨著近年來生産力的快速提升,全球産業結構調整勢必無法避免。
l 已開發國家的産業轉移是借助開發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和低廉勞動成本,擴大生産和銷售能力,並同時尋求更大的市場。早期的全球紡織産業結構調整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已開發國家勞動成本的提高,已開發國家進行産業升級的同時,將勞動密集型産業向開發中國家轉移,本身則致力於發展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産業。由於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全球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轉移呈現多階段性,即已開發國家繼續向開發中國家轉移在本國已經失去競爭優勢的勞力密集産業的同時,也向開發中國家轉移資本、技術密集産品的生産,甚至向少數開發中國家轉移高技術産品生産流程中的某個階段,如研發中心。
l 全球紡織産業結構調整和轉移使國際分工發生變化,已開發國家專注於紡織産業鏈的兩端,前端的原材料生産、産品研發及末端的後加工和市場通路,而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則處於低附加值、低技術的中部,受前後端雙重擠壓。近年來化纖業的激烈競爭、原料進口價格不斷上漲及不斷出現的反傾銷訴訟等,則是最好證明。産業調整的最終目的在於追求更高的利潤,已開發國家不斷開發並壟斷高附加價值産品,一些技術落後的低附加價值産品的生産就轉移到了低度開發國家。紡織産業價值鏈內,顯示利潤從産品的製造過程轉向銷售過程、從價值鏈的中游分別轉向上、下游的趨勢。
l 中國大陸目前已是舉足輕重的世界工廠,但在價值鏈的高利潤端並無中國大陸的位置,在全球紡織品價值鏈中,中國大陸製造商僅占10%的利潤,其餘90%的利潤分別屬於品牌擁有者、批發和零售商等各個階段,且大多被進口國壟斷,其餘則落入産業鏈兩端的已開發國家。即使是同樣的生産流程,由於中國大陸紡織産品的技術和附加價值相對較低,在世界市場上的價格始終低於已開發國家。根據大陸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報告指出,以出口到美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時尚性成衣爲例,2002年歐盟輸美的均價是12.37美元/m2,日本輸美的均價是6.33美元/m2,而中國大陸是4.92美元/m2;布料方面,義大利呢絨價格較中國呢絨高1倍。雖然最大原因是低廉的勞動成本,但産品的品質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如化纖布料,韓日産品品質高於中國大陸。"低廉的勞動成本"已不再是中國大陸紡織業的優勢,必須要及時引導産業升級。
l 産業升級的概念係在20世紀90年代末導入全球價值鏈分析的框架中。産業升級是企業或經濟體邁向更具獲利能力的經濟領域的過程,或可說是産業由低技術、低附加價值轉移向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過程。以企業爲中心的産業升級可分爲四類:流程升級,透過生産製造程序的重組或引進先進技術,將投入更加有效率的轉化爲産出;産品升級,即轉向更先進、有潛力的生產線;功能升級,即改變在價值鏈上的定位,獲得更好的利潤,例如從基本加工到原廠委託製造(OEM),進而原廠委託設計(ODM),直到自有品牌生產(OBM);部門升級,即原有能力應用於新的領域甚至轉移至新的價值鏈。中國大陸紡織産業的升級,現階段在流程、産品的升級已經獲得一些的成果。
l 近年來,大量引進先進生産設備使中國大陸紡織産業在硬體上已經達到世界中上水準,産品的品質也不斷提昇,紡織産業的升級,在流程、産品的升級已經獲得一些的成果,但技術水準、管理及相關産業還有待改進,若要在功能和部門的層次上升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950525(擷取至紡拓會http://monitor.textiles.org.tw/)